□記者林輝
  日常生活中許多中老年人都會有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無精打采,甚至記憶力減退等癥狀,但是到醫院進行CT、MRI等檢查和神經體徵檢查卻都沒有發現異常。其實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。
  “慢性腦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學家提出來的,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,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,現在稱‘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病’。”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李青介紹說,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,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/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,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。國內外醫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現,在“老年痴獃症”和“腦梗死”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,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  李青說,中老年人想要防治這一疾病,首先就要去除一些危險因素,如禁止大量吸煙、飲酒,註意合理飲食,平時多吃新鮮蔬菜(如洋蔥、西紅柿等)、水果、魚、黑木耳、少量醋、乾紅葡萄酒等,可以起抗氧化作用,延緩腦動脈硬化的發生。
  “還得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,如快走、慢跑、散步等,每次30~40分鐘,每周至少5天,或者打打太極拳、垂釣、登山等。”李青說,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用腦,平時看看電視、報紙;做些手工勞作或家務事;也可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,如唱歌、跳舞、書法、打球等,陶冶性情,增強腦的思維活動;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疲勞。
  李青提醒,慢性腦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,及時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;如果忍耐拖延,不及時治療,常常會釀成嚴重的後果。
  線索提供陳燕王光煒  (原標題:無精打采,可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g72ugsc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